我國蜜餞的產製最早可追溯到漢唐時代,一直到清朝成為最盛時期,蜜餞也由宮廷中重要的珍品,演變為民間在餞行時贈送的禮品,而當時蜜餞的製造方法即以新鮮蔬果經過鹽醃漬、或採取糖漬、煮糖或曬乾等方法製成蜜餞。
據記載,我國西漢以前即有相當進步且複雜的蜜餞製作法,各類本草中關於果脯(蜜餞)的製作也多有記載,集至明清之際,成為居家必備的書籍,對蜜餞的加工處理有很清楚的記載。
在台灣光復前,福建省和漳州省一位洪錫佛先生,當時他在一家源和堂當經理,到台灣光復後,就沒工作了。二二八之後,從福建到台灣來找姪子,他在員林看到如此盛產大量多種類的水果,心中想起這麼多種類的水果,若不加工製成蜜餞,實在太可惜了。於是開始把可以製成蜜餞的水果先用鹽巴醃製之後,再送回福建做加工過程,加工之後再送回台,這也就是台灣最早的蜜餞歷史。
員林鎮在當時就開始發展蜜餞產業,除了內銷國內成為主流食品之外,又外銷至美國、新加坡、印尼、菲律賓和日本。到四十年代,在員林製做蜜餞的就有一百多家工廠,當時的工廠大都集結在林厝和番仔崙一帶,發展到六十年代是全盛時期;當時蜜餞產業行銷代理商遍及全省。
製造蜜餞的工廠最需要的就是人工與大的曝曬場地和加工製成的設備,在當時以工廠場地大小可以知道這家工廠製造的規模,當時最少都有幾十坪在做,最大像富田、玉山都有幾千坪的場地在做,由此可知一年的產量有多驚人。
台灣的蜜餞產業,迄今仍以彰化縣員林鎮為大宗,員林鎮位於彰化縣中部地方,物產豐富,人口密集。而工業之發展則以蜜餞與罐頭的食品工業為主。其中尤以蜜餞業聞名全省,而這蜜餞文化亦是帶動員林鎮經濟繁榮的原動力。由於水果貨源從不缺,當時員林鎮的工廠、店面越聚越多,蜜餞產業在民國四、五十年間最為鼎盛,甚
至超過台南,成為全台蜜餞的最大宗產地。民國七十一年還創下年產值三十一億元的紀錄,工廠與店面幾乎可說是[家家相連],相當壯觀。